我公司有拉米夫定片、布洛芬混悬液、氯沙坦钾片、羟苯磺酸钙胶囊的临床批件寻求合作,每个品种具体情况如下:
1.拉米夫定片
【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6类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拉米夫定,每片含拉米夫定0.1g。
【规 格】
0.1g
【功能主治】
用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1)治疗有乙型肝炎病毒复制的慢性乙肝;(2)用于慢性肝硬化活动期。
【用法用量】
本品应在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使用,推荐剂量为每日1次,每次100 mg,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
【产品特点】
为核苷类抗肝病毒药物,在HBV 感染细胞和正常细胞内代谢经磷酸化生成其磷酸盐,磷酸盐对HBV 聚合酶及逆转录酶具有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病毒复制循环
中的逆转录过程,同时又可与胞苷酸(LTP)竞争性掺入HBV-DNA 链中,终止DNA 链的延伸,阻断病毒DNA的合成。
2.布洛芬混悬液
【注册类别】
化学药品6类
【主要成分】
本品每毫升含主要成份布洛芬20毫克。
【规 格】
100ml:2克。
【功能主治】
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
【用法用量】
口服;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
体重(公斤)
|
一次用量(毫升)
|
次数
|
1-3
|
10-15
|
4
|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
4-6
|
16-21
|
5
|
|
7-9
|
22-27
|
8
|
|
10-12
|
28-32
|
10
|
【产品特点】
非处方药方式销售的非甾体抗炎药,是一种非选择性环氧化酶(COX)抑制剂,抗炎特性是通过白细胞活性调节、减少细胞因子产生、自由基抑制和信号转导等原因达成的。
布洛芬可能也通过背角发挥中枢镇痛作用。
3.氯沙坦钾片
【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6类
【主要成分】
主要化学成分名称:氯沙坦钾。
【规 格】
50mg
【功能主治】
用于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
本品可同其他抗高血压药物一起使用。
本品可与或不与食物同时服用。
对大多数病人,通常起始和维持剂量为每天一次50mg。治疗3至6周可达到最大降压效果。在部分病人中,剂量增加到每天一次100mg可产生进一步的降压作用。
对血管容量不足的病人(例如应用大剂量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可考虑采用每天一次25mg的起始剂量(见注意事项)。
对老年病人或肾损害病人包括做血液透析的病人,不必调整起始剂量。对有肝功能损害病史的的病人应考虑使用较低剂量。
【产品特点】
1.氯沙坦为合成的、强效口服活性药物。氯沙坦及其具有药理活性的羧酸代谢产物(E-3174)可以阻断任何来源或任何途径合成的血管紧张素II所产生的相应的生理作用。
2.氯沙坦可选择性地作用于AT1受体,不影响其他激素受体或心血管中重要的离子通道的功能,也不抑制降解缓激肽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激肽酶II)。
4.羟苯磺酸钙胶囊
【注册分类】
化学药品6类。
【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羟苯磺酸钙。
【规 格】
0.5g。
【功能主治】
1.微血管病的治疗:
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视网膜病变、肾小球病变(基-威氏综合症)。
非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慢性器质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和肝硬变等微循环障碍。
2.静脉曲张综合征的治疗:
原发性静脉曲张---手足发绀,紫癜性皮炎,肌肉痛性痉挛、疼痛、下肢沉重感。
静脉曲张状态---血栓综合征,静脉炎及表浅性血栓性静脉炎,静脉曲张性溃疡,妊娠性静脉曲张,慢性静脉功能不全。
3.微循环障碍伴发静脉功能不全的治疗:痔疮综合征和静脉曲张性。
4.静脉剥离和静脉硬化法的辅助治疗:预防术后综合征,水肿及组织浸润。
【用法用量】
进餐时吞服,勿嚼。部分症状推荐指导剂量如下(或遵医嘱):
【用法用量】
进餐时吞服,勿嚼。部分症状推荐指导剂量如下(或遵医嘱):
主要适应症
|
起 始 疗 效
|
备 注
|
|
日 量
|
疗 程
|
||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
一次1粒
一日3次
|
3~5个月
|
见效后,每日2粒直至明显疗效
|
其他微血管病
|
一次1粒
一日3次
|
1~2个月
|
见效后,每日2粒直至明显疗效
|
静脉曲张综合症及静脉功能不全
|
一次1粒
一日2次
|
1~3周
|
治疗5~6天后见效,见效后每日服1粒用以巩固
|
降低血液粘稠度,防止微血栓
|
一次1粒
一日2次
|
1~3周
|
治疗5~6天后见效,见效后每日服1粒用以巩固
|
【产品特点】
1.羟苯磺酸钙能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及毛细血管的脆性,增加血红蛋白的柔韧性,改善淋巴液的回流。
2.羟苯磺酸钙能减少毛细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前列腺素、血小板激活因子(PAF) 合成,抑制血管活性物质的作用。
3.减少过量的胶原蛋白,阻止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并使人体内红细胞中的山梨醇形成减少,有助于减轻红细胞及内皮细胞的通透性肿胀及功能障碍以及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 诱导的血栓形成。
4.降低纤维蛋白原和球蛋白水平,降低红细胞的高聚性,激活纤维蛋白酶活性,增加血纤维蛋白的溶解能力,从而降低血液粘稠性。
5.减少血小板聚集因子的合成与释放,抑制多种聚集因子,引起聚集反应和血小板自发聚集,降低血小板活性。
随着药物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 发现该药还能用于肾脏疾病、慢性静脉功能不全、血栓性疾病以及某些心脏疾病等,特别是在糖尿病肾病( diabetic nephropathy,DN) 中的广泛应用, 预示其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有意者请联系:李女士,电话:13359189511